衣食住行,曾经作为人们日常社会的四项基本需求,但随着人们可支配性收入的提高和政策的推动,其已经慢慢被“医食住行”所取代。
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其实就是对健康的需求。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此规范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意在促进医疗、医保、医药数据联动,完善疾病敏感信息预警机制。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是自去年9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后,首个落地的指导性文件,对医疗大数据行业的发展与解读意义深远。
坚冰难破除
“国务院办公厅的指导意见,实际上反映的是国家对于中国的健康大数据行业的纲领性规范。通过提出互联网加健康医疗的新模式,来探寻新型医疗业务模式,从而提升中国的医疗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的医疗健康。”北京鼎臣咨询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行业促进,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
数据医疗,难在搭建平台;平台推动,难在共享信息;信息收集,实质上是对固有医疗机构“利益”坚冰的破除。
史立臣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医院的数据是孤立的,数据得不到联网,由于没有在国家平台上进行统一的整合,很多疾病从治疗到预防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我们称之为“信息孤岛”。但是在大数据医疗实际推行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医院本身的利益分配。
换句话说,在数据统一分享的平台上,在一家医院做完检测后去另一家医院就不用再做了,为什么目前的大部分医院不愿意或者不推荐使用其他医院的检查数据呢?因为重新的配套检查是需要收费的。这就表明,推动大数据医疗平台和信息共享,仅仅是一个指导意见,它的意义不大。医疗机构又恰恰难以离开“信息孤岛”带来的独有竞争力,这给打破行业坚冰,剥离“信息孤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与压力。
大数据医疗普及难
在“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概念上,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一些直观感受,比如看病的流程更简单,挂号、付款、候诊都可以移动支付或在线完成等,更需要普及的是大数据医疗涵盖的是人的全生命周期,其中包括个人健康、医药服务、疾病防控与预防、食品安全等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出台,无论对哪一个领域,都会在国家推动大数据医疗中得到健康、高效、长足的发展空间。
经过记者调查后发现,对于“大数据+医疗”,特别是在医学预测领域,多数专家是持认可的态度。认为数据医疗可以有效地预测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病人潜在的发病情况,可以由此选择治疗方案。
“事实上在很多年以前就有着数据医疗预测的概念,那时候叫做基因检测。”史立臣告诉记者,那时候,由于基因检测数据的不足,导致我国的疾病预防做的并不理想。今天看来,如果可以整合相关医疗数据,无论从个体还是家庭上来说,通过对病史、身体状况、基因检测等数据的整合,就有可能对疾病作出预测。这样,不管是从国家层面、医疗支付还是老百姓(603883)的个人需求上来说,整体医疗成本都会下降,大数据医疗在医学预测方面,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但是,当事人如何接受并配合健康信息的录入,成为整合推广上下游产业链的难点。
中国患者就医的特点之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何让人们意识到电子健康信息录入的重要性,成了大数据医疗推广的难点和要点。
谨防“魏则西式”伤痛
因为魏则西的离去,使人们明白作为大数据技术之一的搜索技术领域,那里也是付费的,也是有“标准的”。
在即将集聚海量医疗信息的云平台上,是否会产生这样一种担忧:通过调用一些数据,就会知道某一些人得了什么疾病,或者未来会得什么疾病,从而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商业获利?个人信息的隐私如何进行保护,如何避免推销式“狂轰滥炸”的骚扰?
这些疑问不是多余,这些都需要国家针对目前还不完善的数据和个人信息组织立法,以此来防止医疗信息串联下的“魏则西式伤痛”。
好消息是,在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自此,逐步形成了以国家为引导,联盟为推动,企业参与,医院落地的产业链,通过各行业的有机结合,共同搭建和创新大数据医疗平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在大会上介绍,大数据健康医疗可以看做一个庞大的产业工程,在点与点的结合当中,需要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才能创新出个性化的健康应用和医疗增值服务。
《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大数据医疗的行业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明确了发展方向,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数据医疗发展的难题,理性对待,认真思考。
网页题目:大数据医疗平台迎来健康发展时代
文章分享:http://scpingwu.com/article/sosg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