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讲解了“怎么将你的Python项目全面自动化”,文中的讲解内容简单清晰,易于学习与理解,下面请大家跟着小编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来研究和学习“怎么将你的Python项目全面自动化”吧!
创新互联建站专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包含不限于成都网站设计、做网站、伍家岗网络推广、重庆小程序开发公司、伍家岗网络营销、伍家岗企业策划、伍家岗品牌公关、搜索引擎seo、人物专访、企业宣传片、企业代运营等,从售前售中售后,我们都将竭诚为您服务,您的肯定,是我们最大的嘉奖;创新互联建站为所有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伍家岗建站搭建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028-86922220,官方网址:www.cdcxhl.com
开发环境中可调试的 Docker 容器
有些人不喜欢 Docker,因为容器很难调试,或者构建镜像需要花很长的时间。那么,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构建适合开发的镜像——构建速度快且易于调试。
为了使镜像易于调试,我们需要一个基础镜像,包括所有调试时可能用到的工具,像bash、vim、netcat、wget、cat、find、grep等。它默认包含很多工具,没有的也很容易安装。这个镜像很笨重,但这不要紧,因为它只用于开发。你可能也注意到了,我选择了非常具体的映像——锁定了 Python 和 Debian 的版本——我是故意这么做的,因为我们希望最小化 Python 或 Debian 版本更新(可能不兼容)导致“破坏”的可能性。
作为替代方案,你也可以使用基于 Alpine 的镜像。然而,这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因为它使用musl libc而不是 Python 所依赖的glibc。所以,如果决定选择这条路线,请记住这一点。至于构建速度,我们将利用多阶段构建以便可以缓存尽可能多的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避免下载诸如gcc之类的依赖项和工具,以及应用程序所需的所有库(来自requirements.txt)。
为了进一步提高速度,我们将从前面提到的python:3.8.1-buster创建自定义基础镜像,这将包括我们需要的所有工具,因为我们无法将下载和安装这些工具所需的步骤缓存到最终的runner镜像中。说的够多了,让我们看看Dockerfile:
# dev.Dockerfile FROM python:3.8.1-buster AS builder RUN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y --no-install-recommends --yes python3-venv gcc libpython3-dev && \ python3 -m venv /venv && \ /venv/bin/pip install --upgrade pip FROM builder AS builder-venv COPY requirements.txt /requirements.txt RUN /venv/bin/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FROM builder-venv AS tester COPY . /app WORKDIR /app RUN /venv/bin/pytest FROM martinheinz/python-3.8.1-buster-tools:latest AS runner COPY --from=tester /venv /venv COPY --from=tester /app /app WORKDIR /app ENTRYPOINT ["/venv/bin/python3", "-m", "blueprint"] USER 1001 LABEL name={NAME} LABEL version={VERSION}
从上面可以看到,在创建最后的runner镜像之前,我们要经历 3 个中间镜像。首先是名为builder的镜像,它下载构建最终应用所需的所有必要的库,其中包括gcc和 Python 虚拟环境。安装完成后,它还创建了实际的虚拟环境,供接下来的镜像使用。接下来是build -venv镜像,它将依赖项列表(requirements.txt)复制到镜像中,然后安装它。缓存会用到这个中间镜像,因为我们只希望在requirement .txt更改时安装库,否则我们就使用缓存。
在创建最终镜像之前,我们首先要针对应用程序运行测试。这发生在tester镜像中。我们将源代码复制到镜像中并运行测试。如果测试通过,我们就继续构建runner。
对于runner镜像,我们使用自定义镜像,其中包括一些额外的工具,如vim或netcat,这些功能在正常的 Debian 镜像中是不存在的。
你可以在 Docker Hub 中找到这个镜像:https://hub.docker.com/repository/docker/martinheinz/python-3.8.1-buster-tools
你也可以在base.Dockerfile 中查看其非常简单的`Dockerfile`:https://github.com/MartinHeinz/python-project-blueprint/blob/master/base.Dockerfile
那么,我们在这个最终镜像中要做的是——首先我们从tester镜像中复制虚拟环境,其中包含所有已安装的依赖项,接下来我们复制经过测试的应用程序。现在,我们的镜像中已经有了所有的资源,我们进入应用程序所在的目录,然后设置ENTRYPOINT,以便它在启动镜像时运行我们的应用程序。出于安全原因,我们还将USER设置为1001,因为最佳实践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在root用户下运行容器。最后两行设置镜像标签。它们将在使用make目标运行构建时被替换 / 填充,稍后我们将看到。
针对生产环境优化过的 Docker 容器
当涉及到生产级镜像时,我们会希望确保它们小而安全且速度快。对于这个任务,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来自 Distroless 项目的 Python 镜像。可是,Distroless 是什么呢?
这么说吧——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使用FROM scratch构建他们的镜像,然后作为基础镜像(也就是空镜像)。然而,大多数人不愿意这样做,因为那需要静态链接二进制文件,等等。这就是 Distroless 的用途——它让每个人都可以FROM scratch。
好了,现在让我们具体描述一下 Distroless 是什么。它是由谷歌生成的一组镜像,其中包含应用程序所需的最低条件,这意味着没有 shell、包管理器或任何其他工具,这些工具会使镜像膨胀,干扰安全扫描器(如 CVE),增加建立遵从性的难度。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了,让我们看看生产环境的Dockerfile……实际上,这里我们不会做太大改变,它只有两行:
# prod.Dockerfile # 1. Line - Change builder image FROM debian:buster-slim AS builder # ... # 17. Line - Switch to Distroless image FROM gcr.io/distroless/python3-debian10 AS runner # ... Rest of the Dockefile
我们需要更改的只是用于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基础镜像!但区别相当大——我们的开发镜像是 1.03GB,而这个只有 103MB,这就是区别!我知道,我已经能听到你说:“但是 Alpine 可以更小!”是的,没错,但是大小没那么重要。你只会在下载 / 上传时注意到镜像的大小,这并不经常发生。当镜像运行时,大小根本不重要。
比大小更重要的是安全性,从这个意义上说,Distroless 肯定更有优势,因为 Alpine(一个很好的替代选项)有很多额外的包,增加了攻击面。关于 Distroless,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镜像调试。考虑到 Distroless 不包含任何 shell(甚至不包含sh),当你需要调试和查找时,就变得非常棘手。为此,所有 Distroless 镜像都有调试版本。
因此,当遇到问题时,你可以使用debug标记构建生产镜像,并将其与正常镜像一起部署,通过 exec 命令进入镜像并执行(比如说)线程转储。你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调试版本的python3镜像:
docker run --entrypoint=sh -ti gcr.io/distroless/python3-debian10:debug
所有操作都只需一条命令
所有的Dockerfiles都准备好了,让我们用Makefile实现自动化!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用 Docker 构建应用程序。为了构建 dev 映像,我们可以执行make build-dev,它运行以下目标:
# The binary to build (just the basename). MODULE := blueprint # Where to push the docker image. REGISTRY ?= docker.pkg.github.com/martinheinz/python-project-blueprint IMAGE := $(REGISTRY)/$(MODULE) # This version-strategy uses git tags to set the version string TAG := $(shell git describe --tags --always --dirty) build-dev: @echo "\n${BLUE}Building Development image with labels:\n" @echo "name: $(MODULE)" @echo "version: $(TAG)${NC}\n" @sed \ -e 's|{NAME}|$(MODULE)|g' \ -e 's|{VERSION}|$(TAG)|g' \ dev.Dockerfile | docker build -t $(IMAGE):$(TAG) -f- .
这个目标会构建镜像。它首先会用镜像名和 Tag(运行git describe创建)替换dev.Dockerfile底部的标签,然后运行docker build。
接下来,使用make build-prod VERSION=1.0.0构建生产镜像:
build-prod: @echo "\n${BLUE}Building Production image with labels:\n" @echo "name: $(MODULE)" @echo "version: $(VERSION)${NC}\n" @sed \ -e 's|{NAME}|$(MODULE)|g' \ -e 's|{VERSION}|$(VERSION)|g' \ prod.Dockerfile | docker build -t $(IMAGE):$(VERSION) -f- .
这个目标与之前的目标非常相似,但是在上面的示例1.0.0中,我们使用作为参数传递的版本而不是git标签作为版本 。当你运行 Docker 中的东西时,有时候你还需要在 Docker 中调试它,为此,有以下目标:
# Example: make shell CMD="-c 'date > datefile'" shell: build-dev @echo "\n${BLUE}Launching a shell in the containerized build environment...${NC}\n" @docker run \ -ti \ --rm \ --entrypoint /bin/bash \ -u $$(id -u):$$(id -g) \ $(IMAGE):$(TAG) \ $(CMD)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入口点被bash覆盖,而容器命令被参数覆盖。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容器浏览,或运行一次性命令,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
当我们完成了编码并希望将镜像推送到 Docker 注册中心时,我们可以使用make push VERSION=0.0.2。让我们看看目标做了什么:
REGISTRY ?= docker.pkg.github.com/martinheinz/python-project-blueprint push: build-prod @echo "\n${BLUE}Pushing image to GitHub Docker Registry...${NC}\n" @docker push $(IMAGE):$(VERSION)
它首先运行我们前面看到的目标build-prod,然后运行docker push。这里假设你已经登录到 Docker 注册中心,因此在运行这个命令之前,你需要先运行docker login。
最后一个目标是清理 Docker 工件。它使用被替换到Dockerfiles中的name标签来过滤和查找需要删除的工件:
docker-clean: @docker system prune -f --filter "label=name=$(MODULE)"
你可以在我的存储库中找到Makefile的完整代码清单:https://github.com/MartinHeinz/python-project-blueprint/blob/master/Makefile
借助 GitHub Actions 实现 CI/CD
现在,让我们使用所有这些方便的make目标来设置 CI/CD。我们将使用 GitHub Actions 和 GitHubPackage Registry 来构建管道(作业)及存储镜像。那么,它们又是什么呢?
GitHub Actions 是帮助你自动化开发工作流的作业 / 管道。你可以使用它们创建单个的任务,然后将它们合并到自定义工作流中,然后在每次推送到存储库或创建发布时执行这些任务。
GitHub Package Registry 是一个包托管服务,与 GitHub 完全集成。它允许你存储各种类型的包,例如 Ruby gems 或 npm 包。我们将使用它来存储 Docker 镜像。如果你不熟悉 GitHub Package Registry,那么你可以查看我的博文,了解更多相关信息:https://martinheinz.dev/blog/6 。
现在,为了使用 GitHubActions,我们需要创建将基于我们选择的触发器(例如 push to repository)执行的工作流。这些工作流是存储库中.github/workflows目录下的 YAML 文件:
.github └── workflows ├── build-test.yml └── push.yml
在那里,我们将创建两个文件build-test.yml和push.yml。前者包含 2 个作业,将在每次推送到存储库时被触发,让我们看下这两个作业:
jobs: build: runs-on: ubuntu-latest steps: - uses: actions/checkout@v1 - name: Run Makefile build for Development run: make build-dev
第一个作业名为build,它验证我们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运行make build-dev目标来构建。
在运行之前,它首先通过执行发布在 GitHub 上名为checkout的操作签出我们的存储库。
jobs: test: runs-on: ubuntu-latest steps: - uses: actions/checkout@v1 - uses: actions/setup-python@v1 with: python-version: '3.8' - name: Install Dependencies run: | python -m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 name: Run Makefile test run: make test - name: Install Linters run: | pip install pylint pip install flake8 pip install bandit - name: Run Linters run: make lint
第二个作业稍微复杂一点。它测试我们的应用程序并运行 3 个 linter(代码质量检查工具)。与上一个作业一样,我们使用checkout@v1操作来获取源代码。在此之后,我们运行另一个已发布的操作setup-python@v1,设置 python 环境。要了解详细信息,请查看这里:https://github.com/actions/setup-python 我们已经有了 Python 环境,我们还需要requirements.txt中的应用程序依赖关系,这是我们用pip安装的。
这时,我们可以着手运行make test目标,它将触发我们的 Pytest 套件。如果我们的测试套件测试通过,我们继续安装前面提到的 linter——pylint、flake8 和 bandit。最后,我们运行make lint目标,它将触发每一个 linter。关于构建 / 测试作业的内容就这些,但 push 作业呢?让我们也一起看下:
on: push: tags: - '*' jobs: push: runs-on: ubuntu-latest steps: - uses: actions/checkout@v1 - name: Set env run: echo ::set-env name=RELEASE_VERSION::$(echo ${GITHUB_REF:10}) - name: Log into Registry run: echo "${{ secrets.REGISTRY_TOKEN }}" | docker login docker.pkg.github.com -u ${{ github.actor }} --password-stdin - name: Push to GitHub Package Registry run: make push VERSION=${{ env.RELEASE_VERSION }}
前四行定义了何时触发该作业。我们指定,只有当标签被推送到存储库时,该作业才启动(*指定标签名称的模式——在本例中是任何名称)。这样,我们就不会在每次推送到存储库的时候都把我们的 Docker 镜像推送到 GitHub Package Registry,而只是在我们推送指定应用程序新版本的标签时才这样做。
现在我们看下这个作业的主体——它首先签出源代码,并将环境变量RELEASE_VERSION设置为我们推送的git标签。这是通过 GitHub Actions 内置的::setenv特性完成的(更多信息请查看这里:https://help.github.com/en/actions/automating-your-workflow-with-github-actions/development-tools-for-github-actions#set-an-environment-variable-set-env )。
接下来,它使用存储在存储库中的 secretREGISTRY_TOKEN登录到 Docker 注册中心,并由发起工作流的用户登录(github.actor)。最后,在最后一行,它运行目标push,构建生产镜像并将其推送到注册中心,以之前推送的git标签作为镜像标签。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这里签出完整的代码清单:https://github.com/MartinHeinz/python-project-blueprint/tree/master/.github/workflows
使用 CodeClimate 进行代码质量检查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还将使用 CodeClimate 和 SonarCloud 添加代码质量检查。它们将与上文的测试作业一起触发。所以,让我们添加以下几行:
# test, lint... - name: Send report to CodeClimate run: | export GIT_BRANCH="${GITHUB_REF/refs\/heads\//}" curl -L https://codeclimate.com/downloads/test-reporter/test-reporter-latest-linux-amd64 > ./cc-test-reporter chmod +x ./cc-test-reporter ./cc-test-reporter format-coverage -t coverage.py coverage.xml ./cc-test-reporter upload-coverage -r "${{ secrets.CC_TEST_REPORTER_ID }}" - name: SonarCloud scanner uses: sonarsource/sonarcloud-github-action@master env: GITHUB_TOKEN: ${{ secrets.GITHUB_TOKEN }} SONAR_TOKEN: ${{ secrets.SONAR_TOKEN }}
我们从 CodeClimate 开始,首先输出变量GIT_BRANCH,我们会用环境变量GITHUB_REF来检索这个变量。接下来,我们下载 CodeClimate test reporter 并使其可执行。接下来,我们使用它来格式化由测试套件生成的覆盖率报告,而且,在最后一行,我们将它与存储在存储库秘密中的 test reporter ID 一起发送给 CodeClimate。至于 SonarCloud,我们需要在存储库中创建sonar-project.properties文件,类似下面这样(这个文件的值可以在 SonarCloud 仪表板的右下角找到):
sonar.organization=martinheinz-github sonar.projectKey=MartinHeinz_python-project-blueprint sonar.sources=blueprint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使用现有的sonarcloud-github-action,它会为我们做所有的工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提供 2 个令牌——GitHub 令牌默认已在存储库中,SonarCloud 令牌可以从 SonarCloud 网站获得。
感谢各位的阅读,以上就是“怎么将你的Python项目全面自动化”的内容了,经过本文的学习后,相信大家对怎么将你的Python项目全面自动化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具体使用情况还需要大家实践验证。这里是创新互联,小编将为大家推送更多相关知识点的文章,欢迎关注!
网站题目:怎么将你的Python项目全面自动化
本文网址:http://scpingwu.com/article/iedp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