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产业每投入一个单位,都将会带动6个单位的经济产出,这种溢出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5月25日晚间,在新京报举办的“2020两会经济策之新基建”视频云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工信部直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论坛上与新京报记者分享了自己对新基建的认识和理解。
成都创新互联服务项目包括市中网站建设、市中网站制作、市中网页制作以及市中网络营销策划等。多年来,我们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行业经验、深度合作伙伴关系等,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互联网行业的解决方案,市中网站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我们服务的客户以成都为中心已经辐射到市中省份的部分城市,未来相信会继续扩大服务区域并继续获得客户的支持与信任!刘多指出,从短期来看,新基建具有稳投资、增就业、促消费这三个方面的拉动效果。而从长远上看,新基建也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和模式的转变,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基建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迭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需要跨界、复合型人才。除了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创新体系的进步外,她认为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稳投资、增就业、促消费,新基建短期经济拉动效果可观
新京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你在现场听取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你对报告中关于新基建的表述有何认识?
刘多:新基建今年也是第一次在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我注意到,报告中提到的新基建是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个部分提出来的,而且是在“两新一重”、扩大有效投资这样一个章节里边提到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尤其是在疫情之后这个阶段,对于新基建对投资和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说是寄予了厚望。
我们信通院也做过一些相关的预测,新基建既包括5G、工业互联网等整个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还包含数据中心等计算基础设施,对投资和经济的拉动作用会是非常大的。再一个的话就是就业。工业互联网可能今年就会带来255万个新增就业;而从现在到2025年的5年里,5G可能直接带动就业机会300万个,同时间接带动的就业可能会达到590万个。所以新基建对整个就业机会的带动也是非常明显的。此外,新基建还会促进信息消费,5G可能会带动高达8.3万亿元的信息消费规模。从短期来看,新基建具有稳投资、增就业、促消费这三个方面的拉动效果。
新京报:能具体介绍一下新基建对于经济的拉动效果吗?
刘多:2020年,仅仅是5G这一个方面,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就会达到1800亿元。数据中心方面,我们预测今年的投资会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工业互联网方面,根据测算,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每年都可能会带动超过1000亿元的新增投资。这三个部分加起来,就已经有5800亿左右这样一个投资规模,这个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从现在到2025年,我们原来预测三大(或者四大)运营商的投资是1.7万亿元,不过因为电信和联通的共建共享以及移动和广电的共建共享,我们就把5G网络相关的投资规模预期调整为1.2万亿元,同时会带动垂直行业的网络设备投资达到4700亿元。
无论是5G还是工业互联网,对其他行业都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行业转型升级方面,我们认为5G对其他行业的乘数效应是6倍,也就是说5G产业每投入一个单位,都将会带动6个单位的经济产出,这种溢出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新基建将促进发展动能模式转变,呼唤跨界复合型人才
新京报:在你看来,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新”在哪里?
刘多:我认为新基建相对传统的基建有六个方面的“新”。首先就是基础设施的范畴越来越多了,以前说基础设施可能就是说网络基础设施,可是现在我们包括新技术,包括技术的融合和创新,都在新基建的范围内。再一个就是新基建的技术迭代会更快,因为不同的技术跟相关的基础设施在进行融合,这个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第三个就是投资它的持续性要增加,因为技术在不断演进,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它的投资也会持续地增加,不断地提升。
第四个“新”,我认为是互联互通,因为新基建要极具网络效应,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标准就非常重要。还有一个“新”是在安全方面,就是说我们的安全要求会更高。因为社会的方方面面全部都连到网上,这些关键的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个“新”就是要求我们的人才要新,不仅仅需要我们原来的行业人才,更需要跨界的、复合型的人才。
新京报:新基建能够对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刘多:从长期来讲,新基建对于我们国家转变发展的方式,增加新的发展动能,推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是更加重要的。首先,它是为我们的各行各业都奠定了非常好的一个基础,这些基础设施都有着非常强的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另外一点,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这些基础设施对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会有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这个面临前所未有风险挑战的时期,国家把新基建提出来,确实对于我们国家近期和远期投资的拉动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更应该承认新基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和模式的改变作用。
新京报:在赋能千行百业方面,新基建将让哪些行业最先受益,哪些行业的想象空间?
刘多: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它可以像消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样,产生新的消费业态模式。第一,外网在运营商网络上,可以提供不同时延、服务、稳定性的服务。而内网需要相关制造企业建立起来,服务柔性生产,工信部目前也正在推“5G+工业互联网”的相关行动。我觉得相关技术在制造业领域会有很多应用,很多企业都需要及时搜集、分析、下达信息,因此在边缘云、边缘数据中心这块也会有很大的建设。工业互联网既是一个新的基础设施,也是新的业态。“industry internet”这个“industry”既可以是工业,也可以是产业,它可以应用到其他各个行业,包括电网、医疗、港口、矿山等场景和领域。
离科学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距离,要继续加强开放合作
新京报:你前面提到,新基建的技术迭代会加快,这对于我国的科研创新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刘多:技术的创新是永恒的,无论在任何一个年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的其他国家,都需要持续推进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最重要的还是全球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吸收,这是创新的一个基础。在创新的过程当中,要有一个好的体系,大家要耐得住寂寞,要尊重科学的规律,产学研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从一个个创新中开拓出一个大的产业。
在全球创新时代,我们尤其需要国际标准。没有任何一个大的产业是没有这种标准的,因为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成规模,不成规模也就无法降低成本。因为有了国际标准,移动通信技术才能够实现全球的漫游,其他的产业其实也是一样,也需要大家不断地来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需要在全球的、国际的标准化组织当中,大家集思广益,大家共同去贡献。
新京报:要在先进技术上追赶上世界一流水平,我们还要补哪些功课?
刘多: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这么多年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我们有很多的科研工作者,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大家都在努力钻研技术,提高科研水平。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路途是非常漫长的,我们离科技发达国家的目标确实还是有一段比较大的距离,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同时也需要有更好的政策支持。
我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来了,要给我们的科研人员以更好的政策环境,让大家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项目管理工作等地方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工作当中。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也是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的,就是要继续加大开放合作。在科技创新中,在我们追赶先进水平的过程当中,国际合作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一定要共同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中国在科技创新上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追赶,我希望未来中国在科技创新上还能有更大的进步,能够进入全球的第一梯队。
新京报记者 许诺 程子姣 编辑 徐超 校对 杨许丽
网站题目:对话中国信通院院长刘多:新基建呼唤跨界复合型人才
文章出自:http://scpingwu.com/article/cjsi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