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如何更好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久前,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倡议书》,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研究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借助网络,不少地区的中小学生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然而,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巨额打赏主播、受不良信息侵害等现象的发生,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坚持“要么做到,要么别承诺”的工作理念,服务领域包括:成都网站制作、做网站、企业官网、英文网站、手机端网站、网站推广等服务,满足客户于互联网时代的如皋网站设计、移动媒体设计的需求,帮助企业找到有效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努力成为您成熟可靠的网络建设合作伙伴!网络空间也是公共空间,需要政府的管理和法律的规范。近日,高人民法院出台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在网络游戏、网络直播中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一规定是对家庭合法财产的保护,更体现着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只有将未成年人保护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各个环节,才能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引导未成年人安全上网方面责无旁贷,家长须以身作则。如果大人手机不离手,显然难以说服孩子有节制地上网。同时,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有促进作用。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阅读、运动、聊天,同时充分了解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规律,在爱与尊重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会比直接断网、没收手机等生硬的干预方式更加有效,也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少年儿童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把安全上网纳入课堂教学刻不容缓。当前,未成年人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一些孩子甚至“还没学会认字,就先学会了上网”。网络信息庞杂、泥沙俱下,未成年人很难辨别其中优劣、真伪,这也是网络诈骗、网络沉迷等问题发生的根源之一。在此背景下,以课堂教学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增强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有调查显示,不少学校开设的网络课程过于偏重技术指导,缺乏实用性,甚至与未成年人日常生活存在脱节,亟待进一步丰富、完善。我们呼吁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加强以健康上网为主题的课程建设,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企业也要担起责任。近日,北京市将根据《关于推动北京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已批准上线运营游戏的内容监管,对有问题的产品坚决下架,同时加强游戏内容把关,坚决抵制和清除涉黄涉赌涉暴、任意篡改历史、传播错误价值导向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关企业尤须引起重视,在商业利益面前,一定要守住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底线,在推出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要引导未成年人安全健康上网。近年来,网络服务提供商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统”,类似的举措多多益善。
一个国家孩子的面貌,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多方协同、综合施策,我们才能筑起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防火墙”,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打造健康的网络空间。这不仅是在守护一个个孩子,也是在守护我们国家的未来。行动起来,就从当下开始。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22日 05 版)
网站栏目:共同守护孩子上网的清朗空间
文章网址:http://scpingwu.com/article/cgjdod.html